+-
悲剧之死
作者: [美] 乔治·斯坦纳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7-5-1
页数: 247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7821922

内容简介  · · · · · ·

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戏剧界兴起了一种“悲剧已死”的论调。1961年,乔治·斯坦纳写下了名噪一时的《悲剧之死》,他在书中指出,17世纪前后,西方人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人摆脱了“自然”秩序,不再把自己想象为依附于“由习俗、宗教和政治传统以及社会等级构成的稳固结构”的某种固定形象,而是把其设想为应该而且能够运用理性和智慧来完善、筹划、主宰自己生活的现代人。在斯坦纳看来,这一世界观的转变对于悲剧的衰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此基础上,斯坦纳分别从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浪漫主义世界观对悲剧的破坏、韵文与散文对悲剧的影响、现代悲剧作家对古典悲剧的继承与革新等几个方面阐发“悲剧已死”的主题。

作者简介  · · · · · ·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 ),美国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斯坦纳生于巴黎、从小接受极为严格的语言和古典文学的训练。1940年随父母迁入美国、曾在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等大学深造,1955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值。斯坦纳在哲学、翻译学、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专著有:《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李根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海德格尔》(李河、刘继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陈军,文学博士,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西方戏剧理论。曾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项;著有《正剧...

(展开全部)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 ),美国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斯坦纳生于巴黎、从小接受极为严格的语言和古典文学的训练。1940年随父母迁入美国、曾在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等大学深造,1955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值。斯坦纳在哲学、翻译学、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专著有:《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李根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海德格尔》(李河、刘继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陈军,文学博士,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西方戏剧理论。曾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项;著有《正剧批判——从黑格尔对正剧的批判出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在《社会科学战线》《戏剧艺术》等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

昀侠,原名刘云霞,《戏剧与影视评论》编辑。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什么是悲剧
第二章 悲剧观念在英语世界的拓展
第三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
第四章 浪漫主义杀死了悲剧
第五章 浪漫主义悲剧作家(上):雨果、歌德和席勒
第六章 浪漫主义悲剧作家(下):歌德、拜伦、克莱斯特和席勒
· · · · · · ( 更多)
第一章 什么是悲剧
第二章 悲剧观念在英语世界的拓展
第三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
第四章 浪漫主义杀死了悲剧
第五章 浪漫主义悲剧作家(上):雨果、歌德和席勒
第六章 浪漫主义悲剧作家(下):歌德、拜伦、克莱斯特和席勒
第七章 韵文、散文与悲剧
第八章 现代悲剧作家(上):易卜生、斯特林堡和契诃夫
第九章 现代悲剧作家(下):叶芝、艾略特、克洛岱尔和布莱希特
第十章 悲剧的未来
后记
· · · · · · ( 收起)

> 更多短评 1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