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蘭啟蒙運動

伊斯蘭啟蒙運動

内容简介:

穆斯林與伊斯蘭文化的改革種子,其實早在兩百年前就種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讚譽: 「剖析過去兩百年伊斯蘭與現代化在伊斯坦堡、開羅、德黑蘭等地的衝突,精采絕倫。」

穆斯林世界被認為無法現代化、改革、與時俱進

事實上,從十九世紀以降,伊斯蘭心臟地帶的中東社會早已被現代化的理想和慣例改變了,包括採用現代醫學、女性走出閨房,甚至民主的發展等等。造就這些不凡變化的學者、科學家、作家和政治人物,給穆斯林留下了深遠的改變。他們有些身在埃及,飽受學術思想與列強瓜分之衝擊,最終萌發現代民族國家的幼苗;他們有些則在伊斯坦堡,在歐亞大陸之中思索君主立憲的可能,挽救鄂圖曼帝國最後的希望;還有人在近乎鎖國狀態的伊朗,一次次起義、一波波改革中爭取權益,將伊朗推向現代化的十字路口。

現代化終究未能推翻保守主義,信仰壓過了理性主義

當代的伊斯蘭啟蒙運動,儘管表面暫時中止,但與它有關的轉變依然持續。二○○九年夏天,伊朗的綠色運動(Green Movement)動員了數百萬人對國家高壓領導階層操縱的選舉結果發動規模驚人的抗議;兩年後,阿拉伯之春重新檢視後殖民主義下的伊斯蘭世界,民眾透過自己的力量,實現遲來的民主;緊接著二○一三年,土耳其也爆發類似強度規模的抗爭,反對艾爾多安毫無包容力的政府。這些民眾力量,現在看來都沒有達到目標,阿爾及利亞、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等國軍閥盤據;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土耳其當局都加強控管力度。但這完全不代表激發它們的動力已悄然遠去。抗議、鎮壓、戰事,都證明反動的力量仍努力不懈,試圖改變伊斯蘭領導者決絕的權威。

許多罪惡乃假穆斯林之名進行

伊斯蘭的真義充滿了爭議。但過去的歷史上,遜尼派與什葉派從未激烈對立;熱切奉行伊斯蘭的組織常常只是烏合之眾;許多住在西方國家、大都會的穆斯林,不去當地清真寺聆聽講道,反而從網路上獲得激進的學說,某種程度上更像是自戀世代的社群產物,使人們依據個人偏好奉行伊斯蘭教;另一方面,個人價值、律法、科學、政治組織,才能代表真正的伊斯蘭思想與社會。啟蒙運動後的伊斯蘭教仍很年輕,我們應該了解穆斯林在轉變過程裡的陣痛與困惑,期待在這個動盪中,迎來穩定的發展。

作者简介:

克里斯多福‧德‧貝萊格Christopher de Bellaigue

一九七一年生於倫敦,在劍橋大學攻讀伊朗與印度研究。一九九五到二○○七年間,他旅居南亞及中東從事新聞工作,為《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衛報》(Guardian)和《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撰文。他是得獎作家,著有四本書,也曾製作數個BBC電視及廣播節目。哈佛與牛津大學訪問學者。作品包括《波斯愛國者》(Patriot of Persia)、《反叛的大地》(Rebel Land)、《革命烈士的玫瑰花園》(In the Rose Garden of the Martyrs)、《伊朗的困鬥》(The Struggle for Iran)等。

伊斯蘭啟蒙運動 电子书下载:

伊斯蘭啟蒙運動:在信仰與理性中掙扎的現代化之路.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