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消极的教育

作为父母,无论你是否有意教育你的孩子,你总是在教育他。因为你所处的

支配地位,你的孩子会从你那里接受到人生指南,不论这种指南是错还是对。

你要么藉着所许可的行为(不履行职责的教育),要么藉着有意的教导(故

意消极的教育)为他设立可行行为的标准。

 

如果一个孩子粗野﹑不体谅他人并自私,这些都与他所受的教育有关。如果

一个孩子又懒又邋遢,或不尊重他人,常制造麻烦,这也与他所受的教育有

关。父母当然不会故意去教育他们的子女使其具有这些消极的个性特征;然

而,因为这些坏行为出于孩子败坏的天性,所以这些行为习惯是一个孩子十

分容易接受的。

 

当父母没有在教育孩子这事上做什么时,孩子所领受的教育就会使他认为,

他所想要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这种不在孩子身上花工夫的做法就是「不履

行职责的消极教育」。

 

不履行职责的消极教育

 

当父母忽略自己消极的行为时,他们实际上也是在教育孩子同样行。所有的

父母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如此。我们都有盲点,就是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看不

到自己错误的方面。这些盲点阻碍我们去纠正孩子身上所出现的相应问题。

在饭桌前举止不雅的父母很难发现并纠正孩子吃饭时的恶习。乱说他人的父

母很难意识得到并改正在孩子身上的这一习惯。因此,这样的父母想纠正儿

女身上的不良品性是困难的,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定自己的罪。父母可能

会向孩子教导正确的行为原则,但如果他们自己的行为与他们的教导相矛盾

的话,他们就没有确认那些标准。

 

另一方面,不留意自己身上的缺点,却在这些方面对孩子显得过度苛刻,这

也是可能的。然而这种虚伪也会被一个孩子所弃绝,并导致消极的教育。只

有你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自持守那些原则,你才能够有效地教育孩子。

 

当父母没有向孩子实施他们自己赖以生活的标准时,不履行职责的教育也会

发生。这一失败可能是由于父母只顾及自己的问题,厌倦于常常指正孩子,

或是由于自己懒惰的原因。有多少次在应该管你的孩子时,你却没去管教他

不良的行为和态度呢?教育需要持之以恒。你的教育越是持之以恒,你的孩

子就会越有效地达到你教育的目标,你也就越不用那么频繁地去纠正他。

 

不履行职责的教育通常是把管教的责任推给他人的结果。当做父亲的把所有

教育的责任推到做母亲的身上时,那这做父亲的就没有尽责。当父亲在家,

母亲就不去管教孩子,而企图以此去迫使孩子的父亲去做这些事,那这做母

亲的就没有尽责。父母双方互相支持,这对孩子有很大益处。无论如何,父

母双方都不可以忽略孩子需要受一贯性教育的问题。如果父母之一甘愿教育

孩子,那他或她就必须去做。

 

父母需要注意,不要依靠教师、保姆或一个大孩子来承担自己教育的责任。

大孩子在分担家务事方面会有大的帮助,然而,父母绝不应该让他纠正或负

责教育他的弟弟或妹妹。把父母的责任委派给一个孩子会导致家庭角色的混

乱,也会在孩子中间造成紧张局面。只有父母才有神所赋予的权威去实施这

样的权力。除了父母,神没有要求别人对教育子女负责。

 

故意的消极教育

 

比不履行职责的教育还糟糕的是故意的消极教育。在父母实际地把不良的行

为模式教育给孩子的时候,这种教育就发生了。然后这些不良的品性就会阻

碍着父母成就积极教育的可能性。这些品性也会影响孩子接受家庭之外——

在学校、教会和工作中——教导的能力。

 

故意的消极教育是父母容许孩子反抗他们教育的结果。以下的例子描述了一

些父母在指导孩子时所绝不应该容忍的情况。

 

1、一个孩子可能会被训练成这样,对他所发的指示在重复了两三遍之后才要

求他遵从: 「 桑尼,我要你把你的玩具捡起来。」桑尼对这一命令听而不闻,

继续在玩。﹙他想玩,并不想去做刚才命令他做的事。﹚一段时间过后,大

人发现自己的指示并没有被遵行。「桑尼,我告诉过你不要再玩,收起你的玩

具,你听见没有?」 桑尼可能回答,也可能不回答,这取决于他以往所受的

教育。﹙你应该教育你的孩子,使他总要对听到的指示有所应答,因此,你

就知道他确实听到并明白你的指示了。这样的应答如:「好的,爸爸」或「好

的,妈妈」,回答时要有正确的态度,这就会在你孩子的心中培养起对大人

适当的尊重,也同时告知你,他确实听到你的话了。﹚

 

如果桑尼学会只应答对他重复的指示,那他所在受的训练就是,要等到每个

指示至少重复一遍之后才去服从。相应地,父母也正受到孩子的操练。如果

一个孩子能够不理会第一次的命令,他就会企图不去理会重复的命令。他或

许曾经历过父母在重申之间的遗忘,因而能够期望可能会完全逃脱要他去做

的事。

 

2、一个孩子可能会受到这样的训练,他只服从那些带有某种威胁意味或带有

明确要惩罚他的威胁的指示。在孩子不理睬第一次命令之后,大人可能会用

他最大的嗓门向孩子吼叫,「桑尼,十分钟前,我就告诉你收起你的玩具。」

桑尼学到了只有在大人向他吼叫或威胁时才需要去服从。顺服的意思是「遵

行命令」,而不是只对威胁作出反应。

 

3、一个孩子也能被训练得不去理睬甚至是重复的或带有威胁的指示。大人

容忍孩子完全不理会自己的指示实际上就是在训练他可以不顺服。这种训练

发生在父母很少坚持自己所发布的命令之时。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个孩子对父母其中一方的指示会马上作出应答,而对另一方的指示却不予

理睬。这种情况能够发生在任何不强使孩子马上听从指示的大人身上,特别

是那些把管治孩子的责任完全推到丈夫头上的母亲们身上。不论是父亲还是

母亲,都必须单独地去建立自己管治一个孩子的权利。

 

当一个大人以「去做,要不然就」来威胁孩子,而这「要不然就」却很少实

施时,孩子所受到的训练就是把大人的话看得毫无价值。受这种训练的孩子

也会怀疑其它权威的话。他会认为,别人的话与自己家大人的话一样没有意

思。当他听到神在圣经中的话语: 「信子的有永生,不信子的得不着永生,

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翰福音3:36﹚时,他不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另外一

个空洞的恐吓吗?小时,孩子怎样看待父母,就怎样看待神。父母是神安排

来管理他的权威,为的是要教育他顺服和懂得尊重。让你的孩子学会依靠你

的话非常关键!

 

如果你不坚持原则,孩子就会以不顺从来捉弄你。如果你没有坚持到底,在

不遵从你指示这一方面留给他甚至只是最小的机会,他就会与你赌一赌他可

以不顺从的运气。令人吃惊的是,为了使自己的意志或愿望得以实现,一个

孩子会努力尝试去做不可思议的事。比如,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你走

进厨房,发现你孩子的手正伸向装有小甜饼的罐子,你就问他: 「桑尼,你

在拿小甜饼吗?」他在回答「没有」的同时却继续抓了一把。

 

4、一个孩子能受到这样的训练,就是对每个指示都要提出质问。一个孩子必

须从一开始就学会对父母的指示马上作出反应,并且不需要解释。这样的反

应可以救他的性命,或至少使他不受伤害,因为父母能够在他面临危险时及

时地指导他。

 

父母并不需要向孩子解释自己的指示。他不需要知道你为什么要他做某事的

原因。你对他拥有权威,因此你有权利指导他的所作所为。当一个孩子被允

许要父母对自己的指示作出说明时,这就会损坏他们的权威,并且导致他们

去回答孩子,而不是孩子来回答他们。只要一个孩子还未学会不加疑问地服

从,你就最好不要在事先去解释你给他的指示。假如你认为有必要解释你的

理由,也要等到他顺服了你之后。

 

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被允许对父母的指示提出质问,那么他很可能会混淆问

题,从而可以逃避服从。他甚至可能用你自己的话来回击你: 「但是你以前

说过……」。的确,你会在行使你的权威时出些差错,但是你孩子并没有纠

正你的责任或特权。

 

当父母容让一个孩子回嘴并争辩时,就会使自己由于干预他的生活而受煎熬。

如果孩子加给他父母的麻烦足够大,他们就会向孩子屈服。许多训练孩子争

辩的父母就是如此。他们任由孩子自行其路,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同他争辩,

而这恰恰是他们原先允许他的。

 

5、一个孩子能够这样地训练他的父母,使他们等待直至他决定何时服从。这

种行为不是服从,而是不顺服的一种巧妙形式,通常女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

男孩的不顺服更加倾向于公然的反抗,而女孩则常常以消极的对抗来表达她

的意志。

 

当你告诉孩子去作某件事而他的反应是「等一会儿」时,他就是在训练你去

等他的时间。孩子刚才所说的意思是,「我要按着我的意志去完成你的意志。

」母亲叫女儿去洗碗碟,虽然女儿回答「好的,妈妈」,但在半个小时里并

没有去做。她或许最后还是去洗了,或许还要等到母亲再叫她一遍,那时她

会说:「我正要去洗呢」,语气十分甜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是她而不是母

亲在操纵着局势,因为她故意拖延去服从她母亲的时间。

 

当一个孩子在顺服之前要让他的父母答应他的某些条件时,这也是消极的对

抗。这些条件通常是一种贿赂,比如当母亲为了说服孩子顺从她时说: 「如

果你收起你的玩具,我就给你一个惊喜。」在许多情况下,顺服的条件使得

大人去帮助孩子完成自己的指示: 「让妈妈来帮助你收拾你的玩具。」这个

妈妈必然还会去做孩子当做的家庭作业。父母绝不应该去做孩子当做的事情。

父母必须使自己的指示清楚明晰,若有必要,他们也可以给孩子做个示范,

但孩子必须自己担负起服从指示的责任。

 

6、一个孩子能够被训练得为自己的不顺从或错误寻找借口。借口通常不是一

种行为的真正原因,相反,它只是一种用来推托错误的企图。人类败坏的本

性使人喜欢为自己寻找借口。借口是想减轻或完全逃避责任的企图。

 

当父母训练一个孩子给出借口时,他们也就是在训练他对自己的行为不承担

全部责任。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失败而责怪别人,而不是去面对真正的问题。

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完全负责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如果一个人不去承

担责任,那他个人缺点或过失的真实性就被隐藏了起来,因此对他个人的改

变和促进的需要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

 

当父母去问孩子为何不听从或犯错事时,他们可能是想知道孩子的理由。然

而,理由不如行为事实重要。正确公平的管教不应该建立在过失的原因之上,

而应该建立在过失的事实之上。

只有把孩子的过失作为事实确立之后,父母才应该去分析原因。原因对将来

的教育或父母更加有效地控制局势可能会是重要的(例如不允许孩子与一个

对他有不良影响的人在一起玩)。原因不会改变过失的事实。父母必须这样

来教导孩子:外在的环境不是为他自己做错事情辩护的理由。

 

当一个孩子被抓到时,我们会看到,经常有其它孩子参与这个孩子的过失。

这个孩子的一个兄弟、姐妹或其它一个孩子可能是教唆目前被抓到的这个孩

子去犯错误的原因。双重的错误不会变成正确。每个孩子都必须为自己的行

为负责,尽管其它的人也可能有错。父母要先对付自己孩子的错失。过后可

以对其他有牵连的人采取适当的措施,但这些人的卷入一定不能是一种借口。

 

在规定了孩子们不许彼此乱取浑名之后,一个典型的情形可能会发生。你听

到你的一个孩子以言词来攻击他的姐妹,称她「大肥猪」。你质问这个犯错

误的孩子:「你刚才说了什么?」﹙不应是:「你为何要那样说?」﹚这个孩

子可能会回避你的问题,开始为他不守规定寻找借口。虽然他的姐妹可能向

他做了鬼脸或叫他癞哈蟆,但这并不能改变他犯有过失的事实。在你正当地

教训了这个孩子之后,要确定他姐妹是否真的挑衅了他,再把这种情况也用

来作为对她的教育经验。

 

父母索取孩子犯错理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里是要孩子有一个借

口。他们希望孩子拿出充分正当的理由,因此就不必要与他发生一场不愉快

的摩擦。想避免冲突是自然的﹙除非你罪恶的天性喜欢冲突﹚。然而,在教

育孩子的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父母的骄傲也会影响到他们想知道真实情况的愿望。一个孩子的不顺从或错

误会反应出父母身上的缺点。当父母去索求他们孩子错误行为的理由时,他

们也许是在企图保护自己的骄傲,如果一个孩子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借口,

父母就可以欺骗自己,可以不去承担孩子贫乏的教育责任了。

 

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失败时,大人会十分自然地但愿错不在孩子。他们

更愿意倾向于认为,真正的错误在于教师。孩子打破了邻居家的照片镜框,

父母会希望不是他们孩子的错,而是与他在一起玩的其它孩子们干的。每个

人都喜欢把自己的错误归在别人身上。绝不能让你的孩子这样做,这样就不

致将他教育成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

 

不要一厢情愿地希望你的孩子的所做所为总是正确,相反,要记住,他的本

性是要犯罪。你要面对一个事实,就是你孩子的行为会出自他的本性,直到

你教育好了他为止。对他要公正,但也要把他每次的不顺服或错误当作是教

育他努力向神的标准看齐的机会。拥有这样的思想会使你不致受骗,并会帮

助你去面对教育的必要性。

 

总之,消极的教育来自两个原因: 父母容忍孩子不良的行为;父母疏忽于训

练孩子怎样作出正当的应答。如果孩子没有被训练得既迅速又准确地服从第

一次的命令,他往往会努力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管自己之人的头上。这样教

育孩子的父母,有时他们会容让自己的指示完全落空,从而使自己所说的话

无什价值,有时他们又会在一遍两遍或三遍的反复重申之后突然对孩子采取

严厉措施,从而滥用了自己的权利。

 

解决的方法十分简单。教育你孩子唯一公平和正确的方法就是,要求孩子始

终和马上顺服你的命令。这不仅对孩子有益,而且对大人也简单多,因为这

样做避免了自己的烦恼及声带的损耗。它也使得大人不必常常去盯着孩子,

看他是否执行了命令。如果你真的想让你的孩子成为听你话的人,你就必须

训练他服从你的命令,不需你的重申或威胁,他也不能有回嘴或借口。

 

有些时候﹙特别是在开始时﹚,看起来你所做的一切就是指导、警告、惩罚

或说「不」。不要绝望。任何有价值的事物都需为之付出代价。当你看到你

对孩子的教育出现成效,他开始尊敬并顺服父母时,你就会感到自己所做的

一切努力大大值得。当你的孩子高兴地去服从你的每个命令时,你大概就会

为他现在的表现自豪。冲突会减少,并且跟孩子的关系会得到促进。记住,

只要工夫到家,神就会赐父母喜乐,赐孩子顺利。只要你决定始终如一地以

正确的方式去教育你的孩子,你就会从自己和孩子那里得益处。

 

知道不该训练孩子什么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去正确地教

育他们。积极教育孩子的两方面——控制和教导——将在下一章中讨论。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