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门书籍 > 被永恒策动

第五章 虚谎的审判(上)

 


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罗马书二章2节)

稣来拯救我们,使我们免于承担罪所带来的永恒刑罚,这刑罚本是为撒但和他的爪牙所预备的。耶稣

牺牲性命,也向我们显明了神奇妙的爱。想想看,主创造了人类、动物、雀鸟、昆虫、海洋生

物和地上的一切──包括大气层──在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完美的。我们读到:“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世记一章31节)。祂把完美的创造交给人去看守保存,正如诗篇的作者宣告:“天是耶和华的天,地他却给了世人”(诗篇一一五篇16节)。亚当的责任不但是保护自己,也要保护所有受造物不受神的对头──路西弗侵害。

神想要的并不是机器人,因机器人不能自愿选择去爱、去顺服并与神建立关系。因此,在园中众多的树木中,其中一棵是伴随着吩咐而来的:“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二章16-17节)。

神所指的死亡并不是肉身的死亡,因为亚当要在许多年以后才经历肉身的死亡(然而这也是不顺服的后果),相反,神让人看见,他将会从神的生命中分割出来,从此披上路西弗的性情,那就是死。


过了一段时间,路西弗蒙蔽了夏娃,扭曲了神在她心目中的性情,让她的注意力从所有可以吃的树上,转移到唯一一棵被禁止吃的树上。当她判定那棵树是好的、有益且可喜悦的,她就吃了,因为她认为神是个收取者,而非施予者。但在这个时候,人类尚未堕落。直到夏娃的丈夫也吃了树上的果子,神的整个创造才披上了死的性情。因此,夏娃丈夫的罪更为深重,因阿当并没有像夏娃一样被欺哄(参提摩太前书二章14节)。

结果,亚当和交付给他的受造物都马上披上了死的性情。在亚当的背叛之前,动物不会自相残杀,也不会死去;龙卷风、地震、飓风、饥荒、疾病、瘟疫这些自然灾害都不会出现。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没有好好看管神交托给他照管的。经上说:

所有受造之物在不情愿之下,都屈从于神的诅咒。然而,怀着殷切的盼望,受造之物都期盼那一天能和神的儿女一同摆脱死亡和朽坏,得享荣耀的自由。(罗马书八章20-21节,新普及译本)

大自然没有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受死亡的咒诅,这却是人违背神的结果。亚当没有保护那交托他去照管的,结果,大自然、他自己和妻子与他们所有的后代都蒙受那本来是为路西弗而设的咒诅:与神隔绝。何等的背叛!何等的悖逆!

到了这个地步,神本来可以说:“我所爱,我所祝福,我完美地创造的人类选择了路西弗,而舍弃我。让他们都进火湖去吧!我们(圣父、圣子、圣灵)可以重新开始。我们会重新创造一个宇宙,其中的会一直忠心地爱我们,正如我们爱他们一样。”

如果神这么做,祂的决定仍然是完全公正的。但因着祂奇妙的爱,祂向人发出应许,答应赐下救赎主把我们从自找的捆绑中释放出来。那救赎主就是神的儿子,与神一同创造宇宙万物的那一位。换句话说,这救赎主将承担我们的罪所带来那可怕的代价,承担死的性情──祂没有任何过犯,却是从开始就一直爱我们。这就是奇妙的爱。

这就是主耶稣钉十架的缘由。有些基督徒会被未信者问倒,这令我很惊讶:“慈爱的神怎可能把未听过福音的人送去地狱?”我的答案非常简单:“那不是神的错,却是我们的错。”耶稣付了可怕的代价,释放了人类,然后,祂吩咐我们这些明白这好消息的人到世界各地去,告诉那些还未听说这消息的人,这消息就是我们和所有受造物已从那自找的咒诅中得了救赎。我们要在自己的世代作见证,神已经完成了祂要做的那部分!


披上神的性情

耶稣不但为我们的罪担当了刑罚,我们更能在祂里面得着新的性情,与神的性情相似。我们不再是罪的奴仆,当一个人把生命完全交给神,他就成为了全新的创造。

当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他內里就成为一个全新的人。他已经不再一样了,一个新生命已经开始!(哥林多后书五章17节,生活本圣经TLB中译)

当我们接受耶稣基督为主的时候,是真的死了。在神的眼中,我们的旧性情已经死去,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了。一个拥有神的性情、全新的人诞生了。因此,我们重生了,我们已从那过去掌控我们生命的性情中得自由,正如圣经清楚指出:“这样,基督怎样靠着父荣耀的大能从死人中复活,我们现在也要照样活出新的生命来...我们那罪恶的旧我已经跟基督一同钉在十字架上,使罪在我们的生命中失去权势;我们不再是罪的奴隶。因为我们和基督同死的时候,就从罪的权势中得到释放。我们既然和基督一同死去,就知道自己也会和祂一同活着”(罗马书六章4、6-8节,新普及译本)。现在我们能按着基督的性情而活,不是按着因亚当的背叛而捆绑我们的性情而活。

如果有基督徒因为一个未接受耶稣为主的人的生活模式而鄙视他们,那就是彻底的无知。未信者的属灵基因就是罪,他们这么做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一个“信徒”习惯地、刻意地犯罪,那才是奇怪和完全不自然的。我把信徒加上了引号,是因为一个犯罪的人可能会宣认耶稣为主和救主,但事实却不然。如果耶稣真的是这人的主,他的生命会显出属神的性情。耶稣清楚指出:

“通过检查树木的果子,很快就能认出不同种类的果树。能结出美味果子的品种,永远不会结出不能吃的果子;结出不能吃果子的树木不能结出好东西来。结出不能吃果子的树会被砍下来,丢进火里。是的,辨认一棵树或一个人的方法,就是去看他结出的果子。”(马太福音七章17-20节,生活本圣经TLB中译)

耶稣在这里说的并不复杂,而且绝对是对的。果子不是结出什么来的原因,那是由树的属性决定的。然而,树的属性能从它的果子上表现出来。

如果一棵蓝莓树结出健康的果子,你就知道这树好作食物;另一方面,如果你找到了毒莓,那树就不好作食物。一棵树是好是坏的证明或证据,就是在于它所结的果子。因此,耶稣说要辨认一个人是否真正基督徒,不是看他们说的话,不是看他们有多守宗教礼仪,也不是看他们有多常出席教会聚会,而是看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果子是无私,而且以神国为焦点的吗?抑或是自私而以世界为中心的呢?正如使徒约翰在信中所描述的:

不要爱这个世界的方式,不要爱这个世界的好处。对世界的爱会把对父神的爱从我们里头挤掉。世上所发生的一切──要按自己的方式,要一切都为自己而作,要看起来重要──都与父神无关,只会使你与祂隔离。世界和它所要的,一直需索无度的,都将要消失,但若有人为满足神所要的而行,就要进入永恒。(约翰壹书二章15-17节,信息版圣经MSG中译)

我和丽莎花了很长时间才说服孩子们接受这个真理。

他们上基督教学校,看见许多稳定上教会的同学们,正如上文经文所说的,他们的父母都自称是基督徒,但却习惯性地结出自我满足的果子,而非学效基督的果子。这些同学们为自己而活,而没有渴望、追求并喜悦遵行神的旨意。

我们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只是我众多例子的其中之一,这问题在家里、在商界,甚至在教会及事工都比比皆是。许多自称为基督徒的人,都结出与这个宣称相违背的果子。

典型的“归信”

我们所传讲的福音是有偏颇的,强调通过认罪祷文来接受耶稣,我们称祂为“主”。当祷告后,就永远得救了,但这并不是耶稣的教导,祂说:“不是每一个对我说:‘主啊,主啊!’的人,都能进入天国”(马太福音七章21节,新译本)。

如果我们只听耶稣的话,不以经年累月的失衡讲道、教导、著作和诗歌来过滤它,我们就会发现现代福音与耶稣的话是相违背的。耶稣的话再清楚不过:不是每一个做了认罪祷告、承认耶稣是主的人都能进天国。如果他们不能进天国,那就只有另一个去处,正如我们在上一章读到的。

让我们看看一个典型的福音聚会:传道者传讲一个“来到耶稣面前得祝福”的信息,他会告诉我们耶稣如何赐下喜乐、平安、丰盛、快乐、健康、天国和其他等等。

别误会了,神渴望祝福我们,但耶稣从不利用祝福来吸引人跟随祂。

经过大概三十五分钟的销售信息,传道者请会众低下头,问他们:“如果你今天晚上死去,你会上天堂吗?”在某些场合,他会鼓励会众看看左右,问问身旁的人同样的问题,去帮忙邀请。如果他们今天晚上死去,他们会上天堂吗?领导者会说:“如果他们不能回答‘是’,就请拖着他们的手带到讲台前。”

当他们走到讲台前,就会唱出配合氛围的歌曲,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大热的“照我本相”,或者乐手们会奏起鼓励人到讲台来的音乐,会众也随之微笑鼓掌。

当所有人都站在讲台前,传道者会请他们低下头,重复一个常用的祷告:“天父啊,我承认我是个罪人,求祢饶恕我的罪,今天我邀请耶稣进入我的生命,成为我的主及救主,感谢祢让我成为祢的儿女,奉耶稣名求,阿门。”

会众欢呼,伴着音乐奏起,然后这些新的“归信者”会“照他们本相”地离开,只是他们现在都被欺哄了。没有人提及到要从不顺服的生活模式中悔改,要拒绝私欲来拥抱神的旨意,并要为基督的缘故舍弃生命。他们都承认耶稣是主,但他们的心却没有改变,耶稣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已。

让我告诉你,那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不会愿意成为任何人的第二最爱的,祂甚至不愿意去竞争成为第一。祂只愿成为我们完全并唯一的王,没有任何人、事物、活动能与祂抢夺我们心中的位置。祂必须成为主,也就是绝对的主人,这意味着我们不再拥有自己的生命。

试想想,如果有人对你说,他会对你和其他爱人都一视同仁地保持忠诚,但却会以你为首,你还会愿意与这人结婚吗?若我们对宇宙的王如此说话,岂不更荒唐吗?神愿意接受一个说“袮会是我最优先所爱的”这话的新妇吗?这样的安排不存在盟约关系,根本没有合而为一。何等大的虚谎!

这些新的“归信者”没有让十字架除去他们自私、世俗的生活,腾出空间来让耶稣的新性情住在他们心里。他们只是被推销了一套在世上更美好的生活和上天堂的应许。讽刺的是:在许多其他逼迫基督徒的地方,人们明知会丧失生命都要来信耶稣。今天在西方社会,我们来到耶稣面前却只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和天堂的入场券。然而,我们却必须为祂舍弃生命。

今天,因为我们所传讲的那种福音,社会中许多典型的福音派信徒都活在虚谎中。新归信者也许因新“信仰”而兴致勃勃,参与教会的活动,上教会,甚至参与外展宣教,因为这一切都新鲜得令人兴奋。这就如参与一个新具乐部、尝试新运动、上新学校、新工作一样,我们总是会感到新鲜,但这些基督徒没有遵从耶稣吩咐真跟随者所当作的:计算跟随耶稣的代价,作出决定,永远把生命献上,为主所用(参路加福音十四章27-33节)。

失去而有所得

这是一个交换。我们必须把生命完全献上,换来的就是祂的生命(性情)。耶稣反覆地说:

“如果有人愿意跟从我,就应当舍己[忘记、忽略、切断、背弃他自己和自己的益处],背起他的十字架[加入成为我的门徒,与我同伙”来[持续地,坚定地]跟从我。”(马可福音八章34节,扩大版圣经AMP中译)

我们必须持续地、坚定不移地跟随耶稣。救恩不是一次性的祷告,不是让你加入“基督徒”的具乐部,以天堂为终点站,然后又一如以往地在地上生活。耶稣接着说:“如果你牢牢地抓紧自己的生命,就会失去它;但如果你为了我和福音的缘故而舍弃生命,就会保住它。”(马可福音八章35节,新普及译本)扩大版圣经如此说:“凡是想救自己生命[就是只存留在世上的]的,必丧掉生命;但为我和福音牺牲生命的,必救了生命[更高的、在神永恒国度里的属灵生命]。”

这是彻头彻尾的交换。我们放弃作为自己生命主人的权利,这样,我们就能跟随主的渴望,换来祂永远的生命。在今天所传讲的福音里,我们没有强调这个跟随耶稣的极其重要一面。我们只告诉别人福利,从本质而言,我们只是传讲了复活的应许,却没有传讲十字架的影响与呼召。

这就如一个在电视上看见军队招募广告的年轻人,他看见一个与他年纪相若的海军军官优雅地穿上帅气的军装,站在舰只的甲板上,于澄明的蓝天下扬帆出海,与同袍相视而笑。广告接下来的部分展示了这个军官去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海港,而这一切都是无偿的。

这个年轻人于是马上就去报名参军,他没有读过参军的条款,因为他只注目在福利上。他非常高兴,因为他将要好好地去认识这个世界,成为伟大军队的一员,又可认识许多新朋友。

但是,在进行基本训练期间,这年轻人很快就发现他不能如常地睡到早上九点,又被命令剪掉他所珍惜的长发。他更无法出席许多社交聚会,因为他一个月只能离开基地几天。最糟糕的是,他必须遵守行军时间表,以致无法和其他人出去玩。他还要清洁卫生间和食堂,做俯卧撑和其他困难的锻炼。他失去了过去充裕的休闲时间,每天晚上都累得倒头就睡。

这年轻人还是满怀盼望,因为他知道自己快要出海了。基本训练结束后,他被分派去一艘舰上,他的工作仍然非常劳累,只是地点却换了在公海之上。后来战争爆发,这位年轻人却发现他正在打一场自己没有报名参与的战事。

他参军是因为军队能让他拥有一个自己无法赚取的生活,而且是完全免费的。不过,他没有注意到招募处的通告:这种生活是免费的,但代价是他所有的自由。这年轻人在许多范畴上都感觉被冒犯,被骗了。在他眼中,他被推销了一个仿佛只有福利的套餐,但却没有被告知随之而来的个人代价。

我们传讲的福音所谈的是白白的救赎,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我们却忘了告诉所有参与者要为此付上代价,就是他们全部的自由。当我所指的自由不是真实的自由,而是一般人所认为的自由,因为凡在基督以外的人都被罪捆绑。即使他们全心相信自己是自由的,他们仍然是为奴的。

我们以电影《黑客帝国》(TheMatrix)做例子。许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我的大儿子租了这套电影的剪辑版,让我们全家观看。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呼应。

这电影提出了一条有趣的问题:“如果你没有从梦中醒来,你怎么分辨梦境与现实世界的区别?”1

这套电影把二十世纪的生活看似正常地展现出来。故事从二十一世纪末开始,人类在现实里发明出人工智能,电影中则被简称为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掌控了地球,人类则极力反击。权力斗争的结果是世界崩坏,机器人获胜。

机器人后来发现,它们可以靠人体发电来保持运作,所以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幻象,欺蒙人类去为它们服务。世界看起来是正常的(而且仍在二十世纪),但事实上人类的身体都被关在这大“农场”的密室中,他们的思想被连接去一个名叫母体(Matrix)的全球性虚拟程式,模拟正常生活。人类自认为的自由并不是真实的,事实上,他们都是奴隶。

电影的开始是一群被挑选的男女入侵了系统,得以从母体逃脱,发现自己真正的身份。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成立了一个叫锡安的殖民地,但其实在另一端那里是没有生命的。他们中间的少数人重新返回母体,对抗机器人,释放人类重获自由。战事是激烈的,生活是艰苦的,但那些战士却宁愿拥抱真正的自由,也不愿活在虚假当中。他们宁愿拥抱得来不易的自由,也不选择在安逸中度过虚假的奴隶生活。

这电影跟我们的现实是有共通之处。许多非信徒认为基督徒是奴隶,被捆绑失去自由,而他们自己才是自由的。可是,真相是:凡在基督以外的都是被捆绑的,就如那些在电影里被机器人奴役、在被欺蒙中过活的人无异。他们才是罪的奴隶。

当基督徒很难

被捆绑的不仅是那些从未听闻或拒绝相信福音的人,这一代许多典型的“归信者”都同样是罪的奴隶。这个局面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因为我们没有宣讲有关跟随耶稣的整全信息,许多人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其实不然。他们的生活模式就是证据。耶稣说:

“我向你保证,严正地告诉你们:凡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奴仆不能永远[永久地]住在家里,[那一家的]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使你们成为自由人],你们就真正、毫无疑问地自由了。”(约翰福音八章34-36节,扩大版圣经AMP中译)

这话中的真理与果树的例子互相呼应。如果一个人习惯性地犯罪,这就证明他仍然是罪的奴隶。他不是神的儿子,因为他真实的性情没有改变。他可能认为自己做了认罪祷告就得了自由,但却没有白白地放弃个人的“权利”去跟随耶稣。他仍然想要自己的自由(其实是假货)和救恩的好处,但两者是不能兼得的。

正如前文所述,这些人“重生”的生活开始时经历了喜乐、兴奋和热情,因为一切都是新鲜的。但他们没有改变的性情最终仍会显露出来──这在教会里显露,并且以宗教术语和生活模式作掩饰,因此这是最欺骗人的。新约圣经也特别对这种虚谎作出警告。

保罗写道:“在末后的日子,要做个基督徒是很困难的”(提摩太后书三章1节,当代圣经TLB中译)。毫无疑问,我们正活在末后的日子,所有先知性的经文都揭示耶稣将要再来。保罗预视了我们的日子,并认为会是最难做基督徒的时期。

其他圣经译本用了艰难、可怕等字眼来描述我们的时代。为什么?若检视保罗的时代,我们会看见他面对极大的敌挡:五次被鞭打,共三十九下;又有三次被棒打;被丢石头,又在狱中度过多年。但他却说在我们的时代做基督徒更加艰难!为什么?他告诉了我们原因:

那时,人会专爱自己、贪爱钱财、自夸、高傲、亵渎、悖逆父母、忘恩负义、不圣洁、没有亲情、不肯和解、恶言中伤、不能自律、横蛮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容易冲动、傲慢自大、爱享乐过于爱神...。(提摩太后书三章2-4节,新译本)

若研究这句话,你会不禁思想保罗到底想表达些什么。这清单上所写的与他的时代有何区别?当时社会上的人都有这些特质,他们爱自己,爱钱财,不圣洁,不饶恕等。彼得甚至在五旬节那日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扭曲、邪恶、不公正]的世代!”(使徒行传二章40节,扩大版圣经AMP中译)为什么保罗要特别说明我们的世代拥有这些特质,以致成为做基督徒的最困难日子呢?他接下来就解释了原因:“因为[虽然]他们有敬虔[真实的宗教]的形式,却否定、拒绝,而且不认识敬虔的能力[他们的行为证明了他们的宣称有多真实]”(提摩太后书三章3节,扩大版圣经AMP中译)。圣经新译本则说他们“有敬虔的形式,却否定敬虔的能力”。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在我们这世代当基督徒是如此困难了。许多人(根据新约圣经的其他记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已经重生或得救,但却没有让十字架除掉他们自我的生命。他们没有坚决舍弃所有的权利和私欲去跟随耶稣,他们虽然真诚地相信祂是救主,但却只认同祂为他们所做的,而不是祂的身份。这与那些为钱而结婚的人无异,也许这人是因为爱而结婚的,但这爱却来自错误的原因。因着这样的动机,许多人会为了救恩、群体、今生的成功、死后进天堂的入场券而寻求耶稣,他们真诚地相信基督是他们的救主,但却永远不会舍弃对自己生命的控制权。保罗接着说这些“信徒”“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

真道”(提摩太后书三章7节)。他们参加主日崇拜、家庭小组和其他聚会,聆听神的话语,但却没有转化。

模糊的界线

界线的模糊是导致出现困难的原因。如果一个追求自我满足的人宣讲自己重生得救的经历,运用一个真信徒的语言,结交敬虔的人,甚至因信徒的聚会而兴奋──但他们的性情却没有改变。这个人本质上就是个冒名顶替者,只是他并不自知,而他们的自我欺骗却像病毒一样蔓延,令景况非常艰难。其他人就以基督教文化的常规来建立自己的生命,但这常规却与天堂的生活方式脱轨,令人难以成为一个真信徒。在保罗的日子,如果你是信徒,你的生命每小时都会面对危险。毫无疑问,如果你在那日子真正跟随耶稣,你就命悬一线了。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