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门书籍 > 被永恒策动

第六章 最大的堕落(下)

 


在初期教会,爱筵是在晚餐时段进行的,会众会一同聚集,展现他们对神和彼此的紧密关系。爱筵到了最后,通常会以圣餐这圣礼作结。2在这里,我们学到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不是所有离开救恩的人都会离开教会,他们不一定像传道人异象所见的女人一样。这样令这些人成为最危险的分子,因为他们对那些属灵婴孩、良心软弱的、曾受伤害的人带来致命的影响。

可拉就是这样的人。他是亚伦的助手,但他对摩西和亚伦说:“你们太过分了!主把以色列全体民众都分别出来,祂与我们每一个人同在。你们凭什么显得比主其余的子民更高呢?”(民数记十六章3节,新普及译本)可拉的行动带来了审判,结果令250名领袖和14,700名会众死亡!

犹大告诉我们,这些背道的人虽然是“玷污”了,但继续留在我们中间。他们拥有一份虚假的安全感,依靠一份曾经拥有的恩典,但其实已从这份恩典中堕落了。他们的生命只为满足自己,丧失了对神的敬畏。要注意可拉说,神“与我们每一个人同在”,他也行在一份虚假的安全感中;但在第二天,地就打开,把他吞进地狱里了。

因此,这些背道者仍然认识基督徒的术语,仍然会与其他信徒为伍,但你不会在耶稣再来时所要找的那些得胜者中找到他们。主再来的时候,是要一家毫无玷污的教会(参以弗所书五章27节)。

犹大说,这些人是第二次死了。你怎能死两次呢?也许就是因为你曾死在罪中,后来借着重生得着永生,但最终却可悲地因持续、不肯悔改的罪而再死一次。要记得雅各说,如果基督徒离开真理,而且一直如此,他的灵魂就会死亡。约翰说,信徒是可以犯下至死的罪的。两者所指的都是第二次的死。

留心犹大说:“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永远存留”。墨黑的幽暗就是最严重的、永恒的惩罚。耶稣谈到自己再来和审判的时候清楚提到这一点:

“主人来了,看见仆人警醒,那仆人就有福了...那仆人若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就动手打仆人和使女,并且吃喝醉酒,在他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重重地处治他,定他和不忠心的人同罪。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唯有那不知道的,做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加福音十二章37、45-48节)


这段经文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让我强调几点:首先,这是一个仆人,不是外人、异教徒或罪人。他知道他主人的旨意,但偏偏反其道而行。这里说的并不是寓言里独立的表现,独立所代表的是那不知道的,必少受责打的人。这也不是虚谎的表现,虚谎以为自己是哲霖的仆人,但根据哲霖的标准,他从来都不是。耶稣这里所指的,是一个被称为仆人的人,他完全明白主人的旨意,是那离弃救恩的人。

这个人还打了其他仆人。这代表一种为了个人的好处或喜悦而占别人便宜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看见,他是个及时行乐的人,因他又吃又喝,而且喝醉了。他活着是为了满足自己。要记得使徒犹大说,那些背道者会与其他信徒一同吃喝,但缺少了对神的敬畏。他们只追求自我满足。他们所有的决定,即使看起来如何高尚,结果都只是为了自身利益。

最后,就是这个仆人的审判。经文告诉我们,他被指判或驱逐到跟未信者(那些从未得救的人)一起。未信者只少受责打,但那知道却又离弃主人旨意的那仆人却多受责打──可见他要接受最严重的控诉,永远待在火湖里,或是那墨黑的幽暗!


苦毒与不饶恕

这里说的肯定就是懦弱(与双生)了。懦弱知道哲霖的心意是要去饶恕别人,但她却拒绝了。她选择紧抓诽谤对她的冒犯,她的苦毒导致了后来的玷污。因此,我们读到神的子民“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希伯来书十二章15节)。

不论是我对新约圣经的研究,抑或多年的服事经验,都让我明白不饶恕是令人不再与神同行的最大陷阱。正如懦弱一样,不饶恕为其他错谬的信念和行为打开了大门。

在马太福音十八章,耶稣讲了一个关于王要与他的仆人算帐的比喻。一个欠他一万他连得的仆人被带到王的面前。他连得不是货币单位,而是重量单位,曾被用来秤黄金(参撒母耳记下十二章30节)、白银(参列王纪上二十章39节)、其他金属和日用品的重量。在这个比喻里,他连得是债务单位,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耶稣正在谈论黄金或白银的重量。现在就当是黄金吧。

一般来说,他连得大概等于34公斤,是一个男性所能携带的重量(参列王纪下五章23节)。一万个他连得就大约等如340公吨,这个仆人等于欠了王340公吨黄金。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黄金的价格大概是每盎司1,200美元。算一算,一万他连得的黄金大概就是140亿美元。这就是仆人欠主人的总数!耶稣在这里想强调的,是这个仆人所欠的债,是他永远不可能偿还的。

在这个比喻里,王就代表了天父。被免债的人代表一个通过耶稣基督而得饶恕的人。当有损失,就有人要偿还。你也许曾听说:“他会为此偿还。”饶恕就是免去这个偿还。这个人像我们一样,从一个不可能偿还的债务里被饶恕了。

可是,接下来我们读到:“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马太福音十八章28节)

当时,一天的工钱就是一两银子。假设那等如今天的100美元的话,那人所欠的总额就是大概一万美元。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让我们读下去:“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马太福音十八章29-30节)这个人被免去了140亿元的债务,他的一个同伴却只欠他一万元,但这人却不愿意免除债务,定意要那人偿还。

我们必须留心,我们彼此之间的嫉恨,若与我们得罪神的过犯相比,就如那一万元的债对比那140亿元的债一样。无论别人对你有多差劲,他们的过犯都无法与我们得罪神的过犯相比。也许你认为自己的难受感觉没人能比,但你并不明白耶稣是如何被错待了。祂是无辜、全无罪过的羔羊,为了承担我们那相当于140亿元的债务而牺牲。

如果有人无法饶恕别人,他就是忘记了自己曾被免掉了何等深重的罪债!如果你明白耶稣让你从何等样的死亡和永恒的折磨中得自由,你就能白白地饶恕别人了。没有什么比在火湖里度过永恒更可怕,那里根本没有出路。那里的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若非神借着祂儿子──耶稣基督──的死饶恕了我们,那火湖就是我们的终站!如果一个人无法去饶恕,他们就是不察觉地狱的真实,也不领会神的爱和饶恕。

让我们继续读那比喻:

众同伴看见他所做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马太福音十八章31-33节)

我希望强调,耶稣在这比喻里所指的并不是非信徒。祂所谈论的是王的仆人,就是那些重生的信徒。这人已经得着极重的债的赦免(救恩),并被称为主人的仆人,但他不能饶恕的是另一个与他同事的仆人。因此我们可以总结说,这就是一个“信徒”永远地拒绝饶恕的结果。

我发现有一点是非常奇妙的。当人们听见福音书中的其他比喻时,耶稣会在他们提问后,才解释当中意义。可是,在这比喻里,耶稣没有被问到就直接解释了。我相信这是因为祂所说的是远远超出常理,因此祂必须确保人们都能听明白。以下是祂的解释: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

“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马太福音十八章34-35节)

在这两节经文,我希望提出两个重点。首先,那不饶恕的仆人被交给那折磨人的。第二,他现在必须还清所欠的340公吨黄金。第三,若有人不从心里饶恕他的弟兄,天父也会这样待他。

让我们简单讨论各点。首先,“折磨”的意思就是向一个人的心思或身体施加极端的痛苦,使他从正常状态中被扭曲。

一个拒绝饶恕的信徒会被邪灵折磨。这些折磨人的被允许去随意对他的心思或身体施加痛苦。我常在主日崇拜中为一些人祷告,他们无法领受医治、安慰或释放,因为他们不愿意释放别人,或从心里饶恕他人。这份苦毒几乎马上就带来了对神的愤怒和不愤。这人的信心因此被玷污了,若不悔改或饶恕,他们的下场将是致命的。

第二,这个不饶恕的仆人现在必须偿还原来的、无法偿还的债务,他会被要求去完成那不可能的任务!但这却是耶稣在十架上所偿还的罪债。你也许会感到难堪,但请听耶稣在另一处所说的话:“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可福音十一章25节)

看看耶稣在对谁说话。祂说“你们在天上的父”,神不是罪人的天父,祂是罪人的神、信徒的天父。况且,罪人一般都不会祷告。所以耶稣显然是在对神的儿女说话。

让我们继续看:“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可福音十一章26节)。这再清楚不过了,而且带进第三点:如果一个人拒绝饶恕,他们就会一直受折磨,直到他们偿清那不可能还的债务为止。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能为自己的灵魂付上赎价(参诗篇四十九篇7节,新普及译本)。耶稣说,如果你不饶恕人,你的天父也不饶恕你的过犯。这值得吗?

这里讨论的不是那些正在处理冒犯,祷告希望能够饶恕人的人,而是像懦弱那些坚决拒绝饶恕的人。在寓言中,她的不饶恕为其他的恶开了一个破口,最终让她也失却了对哲霖的委身。那冒犯是否值得这个致命结局?这正是希伯来书的作者为何要再一次明确地吩咐我们,要谨慎地检查自己,免除一切的苦毒,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

现在我们能明白耶稣为什么如此谈及末后的教会了。祂说:“那时,必有许多人跌倒(译按:英文版本作offended,即冒犯),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恶...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二十四章10、12-13节)

这里不是说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在我们所身处的日子被冒犯,而是许多人都会如此。许多人即大批、数目很多或海量的人。冒犯或不饶恕会导致不法,结果很多人的爱心就冷淡了。在这里被翻译成爱心的希腊文字是agape,它所描述的

是神的爱──当一个基督徒得救的时候,神的爱就充满他的内心。耶稣所指的不是那些欺骗者,因为他们从未真正接受神的爱。祂在对信徒说话,因为祂说:“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你不会对一个罪人或欺骗者说:“如果你忍耐到底,就能得救。”因他们还没开始相信主!

离弃真道

圣经警告我们,在我们的时代,信徒中间会有离道反教的事。保罗说:“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你们总不要被他诱惑;因为那日子以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3节),他又再次预言:“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提摩太前书四章1节)。

为什么?“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提摩太后书四章3-4节)

在上述经文里,保罗说人会“离弃真道”。他所说的道并不是一个想象出来的道理,而是在耶稣基督里的真理。这些人若要离弃真道,他们就必须是曾经在真道里的人。

我分享了几乎所有新约圣经作者对信徒离弃真道的关注。现在让我分享一些初期教会教牧的著作,其中部分人更是与撰写新约圣经的使徒作伴的。我发现他们的著作直接与我们所读的经文相关:

让我们实践公义,好让我们能得救到底。──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ofRome)3

即使是那些在一生中做过最伟大善行的人,如果最终步向邪恶,他之前所受的一切苦都与他无益。他在整出戏剧到达高潮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角色。

──亚历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ofAlexandria)4

有些人认为神是不能不赏赐人的,即使那人不配得神所应许赐予的。他们以神的自由为神的捆绑...难道不是有许多人后来离开了[恩典]吗?这恩赐不是从许多人手上夺走了吗?

──德尔图良(Tertullian)5

一个人可以拥有白白得来的义,因此他也有可能失去它。

──俄利根(Origen)6

那些不顺服神的,神会剥夺他们的继承权,他们也就不再是神的儿子了。

──爱任纽(Irenaeus)7

有些人听了我对这些真理的立场后,就错误地对我说:“约翰,你是阿民念派的。”字典说这词汇是用来描述“属于雅各布斯·阿民念(JacobusArminius)的神学、与其相关及其跟随者,他们拒绝加尔文的预定论和拣选论教义,相信人的自由意志能与神的主权相比”。8我会这样回应这些人:“不,我不是加尔文派,也不是阿民念派的。我是一个基督徒,我相信圣经是神无误的话语。”雅各布斯·阿民念生于圣经各书卷的作者们之后的时代,也晚于上文引述的那些早期教会领袖的时代。你能说这些作者都是阿民念派吗?当然不能,因为他们在阿民念还未出生就已在世并写下了。我所写的不是一个人的想法、概念或信念,而是一个在新约圣经里已清楚传递的真理。神把那些警告清楚地传递给我们这些相信祂的人。我们必须小心不要困在派别之说里,而是要对圣灵所启示的经文存开放的心,因为:整部圣经都是人在神的感动下写的,它能教导我们什么是真理,指出我们生活中犯了什么错误,纠正我们的过犯,教导我们做正确的事。神用圣经装备祂的子民,预备他们去做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三章6节,新普及译本)

有意思的是,那些耶稣曾警告并严厉斥责的假领袖,就是那些周旋在学说之间并以同样方式来教导人的人。可是,如果你看关于施洗约翰、耶稣或那些宣讲真理之人的记载时,你会一再地看见他们被认为“祂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马太福音七章29节)。正因如此,保罗吩咐提多:“这些事你要讲明,劝诫人,用各等权柄责备人,不可叫人轻看你。”(提多书二章15节)他又这样写给提摩太:“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提摩太前书一章3节)。保罗又吩咐提摩太:

颁布并传讲神的话!你要时刻迫切[准备就绪、常作预备],无论时机对你是否有利[不论情况是否方便,你是否被欢迎,作为传扬神话语的人,你的责任就是让人知道自己的生活在哪里出了错]说服、斥责、纠正他们,警告、催逼、鼓励他们,要努力不懈、孜孜不倦地耐心教导。(提摩太后书四章2节,扩大版圣经AMP中译)

在以弗所书第六章,保罗请大家为他祷告,“使我照着当尽的本分放胆讲论”(20节)。你可以看见这是所有真正属神的代言人的特质,他们的权柄就是神的话语。他们不会周旋于个人感受、学说或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大多数人的共识有时候也可以是错的。我们必须知道神怎么想祂就怎么说,而神怎么说就是祂怎么想!

保守你不失脚

有些人会被“恩典会失去”这个信息所震撼,但这信息在圣经里是非常清晰的。他们会恐慌地来找我说:“我以为自己有永恒的保障。”

我会回答说:“绝对是的!我们都有永恒的保障!耶稣说天父交托给祂的,祂一个都不会失落(参约翰福音十八章9节),因为祂总不撇下我们,也不丢弃我们。但祂没有说我们不能离开祂。”当我说完,他们通常都会一脸怀疑。我就会接着说:“如果你真的爱耶稣基督,为什么你会希望离开?如果你真的爱祂,你就不会否认祂!”

如果你爱神,遵守祂的诫命就不会是件难事!如果服事神是个责任,那么你就是进入了一段律法关系,遵守诫命就会成为苦差。我们不应为了赢得神的认同而服事祂,我们服事祂,是因为我们爱祂!

犹大接着告诉我们如何在教会有着坏影响的情况下,仍然保存我们对神的爱鲜活如昔。他说:“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大书21节)我们生活的每一刻都要仰望主,持续地渴望祂,寻求祂,好让祂能更多地显现祂自己,“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约翰壹书三章3节)。约翰在这里特别是指关于耶稣基督的启示。

当你寻求神,又寻求与祂的灵相交,你就永远都不希望离开,断没有什么能动摇你的。其中一个我最喜欢的圣经应许,收录在犹大书的最后。对于那些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里,追寻耶稣启示的人,犹大说:

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叫你们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祂荣耀之前的我们的救主独一的神,愿荣耀、威严、能力、权柄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于祂,从万古以前并现今,直到永永远远!阿们。(犹大书24-25节)

这也是我为你最恳切的祷告,最热切的盼望!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